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貼標籤

人習慣幫別人貼標籤
也容易因為標籤而對號
標籤就像符號、姓名、證號....
在生活中人不可能只有扮演一種角色只擁有一個身份
可以同時是老師也是學生、是大人也是孩子
上標籤等同於被同一人格或身份化
表現命名與位階的權利或高低關係
似乎也只有一種認知與被認知的可能性
如果落入這樣的框架
就被框限了
我不要被標貼籤
也不想落入被標籤化的限制
對於與我無關的人我可以毫不在乎
那麼對我在乎的人呢?我是否可以輕描淡寫或笑笑看待?
在天平的兩端
有時我太在乎所愛之於我的期待
有時候就只是個言語,也不過是個名相罷了!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接受

人生中最難的課題「自己」
人習慣用雙眼在看世界
只要有光眼睛向外看
就可以清楚看自己之外的他者
但我們也容易被眼睛所看到的現象所欺騙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支筷子放在水杯裡
看到是現象是折斷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最難是向內看自己
因為不知道從哪一個角度
也無法僅僅只是依賴眼睛
「身體」的感受是整體的
不是線性式的邏輯思維
所有思維上的正反矛盾對立都一起呈顯
必須啟動身體自身覺知感受
重點是必須接受這一切的世俗價值的所有好壞美醜對錯都會同時發生
不只是在別人身上,也在自己身上發生著
然而,真正要「接受」真得還滿難的
如果不是遭遇極大的挫折、困境、疼痛、虛弱
那麼可能連感覺存在都沒有
即使遇到了要能真正面對到接受都還有一段距離
這個過程層層考驗
不只是意志還有身體
我越來越明顯的感受到身體自身不斷地發出訊息
而我卻經常會忽略
有時候這訊息快到我無法反應就發生了
是否是我沒有真正面對接受「它」的存在
長期疏忽,沒有「養」它(「養」包含了餵養、調養、修養....)
如果我可能跳脫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思考
如「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
是否比較有可能不偏向任何一端?
但究竟要怎麼做呢?
我竟然像幼稚園一樣還在摸索、找方法
在學習、認識、面對、接受我自己的身體
以及學著辨認解讀它發出的訊息
感受它的愉悅與痛苦
而且「它」不是不動、停頓在那裡,而是不斷地再變化,甚至「老化」
年輕的時候是成長、成熟,成熟到某一個程度就是開始老化
我必須接受這就是生命的過程
或許正因如此,所以「養生」是重要的!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能夠

日子過的好快2010年4月1日了......
已過立春時節,看著小欖仁樹從萌芽到嫩綠
春天一切都在鮮活的變動中....

昨天我參加了一場中央博士生校長獎的口試
對自我的表現很滿意
看著委員肯定點頭微笑的表情
這就像是我自信展現的舞台
過程我很開心
結果交給上天

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只能在此時對在乎的人事物盡力
許多事相就僅僅只是表象
表象之後的結構是什麼?
那個因緣如何聚會?那個結構的網絡關係有多複雜?
如果不在深層的結構內部,那麼就只能做現象的描述

所有外在的展現、肯定、讚美
不過也就是在顯示出的現象上錦上添花
如夢幻泡影
看穿了,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要什麼
更何況,想要還不一定能夠
但至少,能夠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我是很開心
為自己的累積能有所表現而開心
能有些許的累積和表現
是因為
能夠有默默幫助我的人
能夠遇到誠懇虛心的人
能夠與之交流
能夠給我支持和力量
我十分珍惜這份「能夠」
我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