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追尋的過程

決定要追尋夢想或理想總要有一些取捨
而在追尋的過程中
可能會開始產生疑惑
可能會想放棄
回想初衷當然是重要的
這會讓人回想起當初的動力與熱情
然而,更重要的是
現在,這個夢想與理想是否還是自己想要的
因為,在過程中有可能會有新發現
因為,在過程中有可能發覺自己根本不適合走這條路
因為,在過程中有可能發現當初評估錯誤
可能也會發現原來想要的並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
我不認為中途改變目標是半途而廢或是可恥
而是在過程中學習更認清自己
確立或認清那個夢想與理想
整個過程就是在自我實現的過程
昨天看了一本雜誌描寫一段
"歐舒丹(L'OCCITANE)創辦人Oliver Banssan「當機會來臨時,要相信你的直覺,同時,要永遠以這樣謙遜的態度,來把握機會的來臨」....
而人生最奇妙之處就在於,只要願意付出,夢想就會以令人想不到的形式出現"
一直以來,
我是一個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的人
或許因為這樣
對於所謂的「機會」總是不夠謙遜
或許又因為某部分性格的優柔寡斷
對於人生想要的X又總是不夠勇敢
或許這幾年的停滯,
即便是
要我學會面對無法突破的自己
要我學會勇敢的去作自己想要的作的事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虛無人生

現代資訊快速、隨手可得,想知道什麼網路查一下就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傳播媒體入微讓你無時無刻可以收訊新聞,不停的重複傳訊
這麼快、這麼大量、這麼隨時可得
人們的「知識」就倍數增長嗎?
人們的「生活」就自在滿足嗎?
沒時間細細品味
生活裡充斥著速食消費
囫圇吞棗,短暫滿足內心的貪婪與缺乏
人們不重視累積的東西
也來不及累積就得用出
資訊的光速使得大眾無法深度理解、細膩體會、延續傳承
我常常想這是我們要的嗎?
現代人這麼愛看新聞,這麼多的負面新聞
可我們什麼時候靜下來專心傾聽一個人說話
可我們什麼時候看見有人正在無助的需要伸出援手
可我們什麼時候能夠以同理心來理解體會
可我們什麼時候真正保有熱誠努力「爭取」過什麼
很少!
少到連對就發生在身邊切己相關的人事物
都沒時間傾聽、理解、感受、體會,更晃論一種具有深度的傳承與教育
甚至慣性地視之為正在撥報的新聞事件
快速收訊
不經思索
不受影響
其實,我們真得不能改變什麼
這個世界的趨勢
這樣消費的型態
這樣快速的變化
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從自己做起
或許有人會說,一個人能改變什麼
可你不就先改變了你自己嗎?
然後才有可能凝聚,才有力量啊
沒有深度思索過的言語是空洞的
沒有生命體會過的人生是虛無的
更多時候,人們用忙碌護身,逃避正在遇到的問題
就像連鎖效應一樣
空虛的開始帶動泛起一圈一圈空虛的漣漪
漣漪越來越大也令人越無法面對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無言

昨天是爺爺的祭日
祭拜時在心中默默的和他說話
似乎希望祖父對孫女的呵護之情顯示一些指引
彷彿我聽見阿公對我說:「傻孫女.....」
接著一陣無言,依稀回到爺爺病危時回到老家
我總是坐在他身邊握著他的手一整天
龍應台在《目送》有一篇〈語言〉
描述父親躺在病床上的情況
「你轉身提起行李,走到病房門口,卻聽見哭泣聲,父親突然像小孩一樣地放聲大痛哭,哭的很傷心」
我的祖父在日據時代為官,經歷過國民政府來台,二二八事變....
一生堅毅,我從沒看過他掉眼淚
只有一次,因為父親要將我帶離他身邊,他的眼眶泛紅,然後無言...
病重時,我坐在他身邊大部分時間我們默默地無言相對
如同龍應台在〈語言〉所寫
「我覺得他心裡有恐懼,但是沒有『語言』可以安慰他或支持他。」
如同龍應台在〈注視〉所寫
「沒有,你還沒有學到那個生命的語言--來不及了。你仍舊只能用你們之間熟悉的語言....」
「...他已經失去了所有能夠和你們聯繫的密碼,但是你就是天打雷劈地肯定:他心中不捨,他心裡留戀,他想觸摸、想擁抱、想流淚、想愛....」
我算是家裡最愛作夢的人吧
以前我經常夢見爺爺來到我的床邊
只是無言的充滿關懷的注視著....
然後,我似乎也能接收到這份關心
我們之間有一種無形的愛的聯繫
存在於恆常無限的宇宙之間,只要意念一動就有所感應
這一次,我依然無法用任何語言表達我心中的感受
就只是無言的注視著
而無論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總有個音籟輕柔喚著「傻孫女」、「傻女孩」、「傻丫頭」
像風一樣輕撫著額頭,摸摸傻呼呼的腦袋,輕輕柔柔的摟抱著
一種被疼惜著,被關愛著,被呵護著的感受
因為這樣,縱使有一點感傷,我依然能夠有勇氣無所畏懼的走下去